全国留学热线:027-87269936
艺术留学进!作品集理清这些问题,离offer就不远啦
2022/09/16
 
        众所周知,申请艺术设计类专业时,
作品集的质量却具有“一票否决权”

        无论你的背景多么优秀,如果作品集不过关,终究要与offer失之交臂。

        如今,不仅是申请国外院校,
国内外设计类岗位招聘时,也全都需要提交作品集

      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作品集才是最优秀的?我们又该如何优化自己的作品集呢?


01►
调研:作品集的根基


        关于作品集的准备周期,有一个很常见的误区:

       
不少同学都以为作品集就是过去作品的集合,以为两三个月的准备时间都算多的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        事实上,一本好的作品集往往需要至少六个月的前期调研和准备阶段,
而这段时间的思考调研过程,正是作品集的根基所在

        如果不在前期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,作品集项目往往会走入两个歧途

        ►
要么做的不尽如意,一遍遍重头开始,浪费大量的时间,更有甚者可能错过deadline;

        ►
要么做出的项目看上去高大上,实则假大空,让考官看完一头雾水,自然也不会发放offer。


        所以说,作品集成功的关键,创作的技法只占一部分而已,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调研找到具有亮点的灵感主题,让考官知晓自己看世界的独特角度

02►
作品集该如何展开?


        调研是作品集的根基,也是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,那么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,还有哪些必经的步骤呢?我们以工业交互类作品集项目为例

1
        作品集展开的第一步,是将调研出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,并与自己的设计主题产生联系

        比如我们可以从自我兴趣、社会发展背景、品牌意识等角度对调研结果进行分类,确定初步的设计方向。


        这一步的最终目的,是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建立起用户画像,也称persona:

        它可以是一个人甚至多个人组成的,而且并非孤立存在的,很多时候在建立完主要人物画像之后,
接下来的设计方向就都需要站在这个类型用户的角度去考虑,所有决策都不可与persona相违背。

2
        在制定好设计目标,并确立好用户画像之后,下一阶段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设计痛点,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

        在这一阶段,设计师需要考虑物质逻辑和人的意识行为逻辑,并以此来尝试制定概念设计方案,
在考量过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,不断完善用户体验行为流程图的呈现形式,将设计创意可视化。


3
        概念具体方案形成以后,第三步则需要展示的则是产品的可实施性

        在这一步,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媒介将信息转化成图形的形式,更利于信息的传达与理解。

        也是在这一步,
我们的设计项目会经历多次迭代和测试,通过对设计方案不断的调整和优化,以求尽可能满足使用者对产品的各种期许。


        我们以上只是以工业交互作品集项目举例,事实上,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于时尚、平面、建筑等多种学科的项目产出,只是每一步在细节上都有所不同

03►
人靠衣装,作品集靠包装


        完成了以上的步骤之后,我们就来到了作品集最终视觉效果呈现的环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排版

        很多同学虎头蛇尾,到了最后一步反而经常敷衍了事,
但这样其实很容易埋没你之前所有的努力

        那么作品集排版都有哪些技巧呢?

        首先,我们需要整理项目的数量,可以列出一些学习或工作期间参与过的项目,尤其是曾经获过奖的作品,
一般放置4-5个完整的项目即可,不必过于繁复

        其次,在尺寸与软件方面,如果院校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,按照要求去做便是,但如果没有要求的话,
纸质作品集一般会采用A3,电子作品集则采用16:9的尺寸制作。

        根据这样的尺寸制作出的作品集,视觉上会比较协调,同时也能有足够的篇幅和空间进行相对自由的创作和排版。


        再次,是素材的优化与排序。这里的素材指的不是作品本身,而是大家在做调研、实践和反馈的时候搜集的一些图片,资料等

        由于作品集项目排序的节奏是面试官对申请者的第一印象,而且不是每个考官都有耐心看到作品集的最后一页,因此大家还是要把最自信的作品放在最前面;

        最后才是
对齐和对比的环节:

       
可以运用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进行辅助,这样就能轻松创作出“严谨而富有节奏”,并且充满“理性之美”的版面视觉效果。

        除了基本的对齐之外,我们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对比元素来突出重点,无论是文字、图片,还是色块元素,

       
让“大的够大、小的够小”可以给观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对比,增强可读性